报告时间:2022年10月12日(星期三)19:00-20:00
报告地点: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昇华楼616会议室/线上腾讯会议:434-754-710
报告人:匡小军 教授
工作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举办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先进催化与反应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报告简介:
由于四面体的旋转和变形灵活性而有利于传递氧离子,含有四面体单元的材料在发掘氧离子导体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四面体的结构体系大都表现出间隙氧导电,比如磷灰石和黄长石结构,以氧空位为载流子的氧离子导电非常少。当四面体出现氧空位时,一般难以形成更低配位数的几何单元,氧空位是通过四面体共享顶点氧的机制稳定在结构中,从而保持四面体配位环境。本报告将介绍我们从四面体基结构中发掘氧空位导电材料进展及如何利用互补手段分析缺陷结构并提出新的基于三配位单元的氧空位稳定和迁移机制。这些该工作为氧离子导体的设计和合成开辟了新方向。
报告人简介:
匡小军,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快报》编委、2016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22年获广西科技奖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999年获南昌大学化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大学无机化学博士学位,2004—2010年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和杜伦大学任博士后,2010—2013年于中山大学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无机固体化学,长期从事粉体材料结构解析及新功能固体物质创制及构效关系研究,传承和创新粉末结构解析方法,揭示固态离子导电构效关系新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自然材料》、《自然通讯》、《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